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家长课堂 > 少儿美术教育的原则和目标

少儿美术教育的原则和目标

更新日期:2018-09-27 浏览次数:1800次
少儿美术教育的原则和目标
      在从事儿童美术课程授课研发工作当中,我们在保持儿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,进行引导式的美术教学。通过美术创作,从认知和思维方式的角度提升孩子综合能力,再进一步提高创造力水平。
      美术教育并非单纯作为兴趣而存在,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才是“美术”,应该如何进行美术学习。
      美术学习并不是以“像”为好。的确有很多优秀的写实艺术作品存在,但这只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,不是艺术的全部,尤其是少儿美术。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熟悉的标准来评判事物,所以,很多人会把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做对照,认为和现实生活不一致的地方就是错误的。这正说明了这部分人审美的局限性。
      追求画面的工整性和用线的准确性,这不应该是是少儿美术的重点,孩子的绘画水平与其年龄相关,随着观察能力、手眼协调能力、逻辑思维等能力的提高,即使没有经过任何美术学习的孩子,绘画的内容表现和工整程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。孩子的能力发展是前提,能力自然发展到这一步,教育才有促进作用。美术教学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,违背儿童生长规律提出的教学要求,无异于揠苗助长。
      创意美术现在符合儿童的自然发展需示,但是很多所谓的创意美术课程,也称之为叫手工课更贴切,这类课程侧重材料的多样与新颖程度,十分受孩子的欢迎,也的确对孩子有益。但缺少美学规律展现的课程不应叫做创意美术课。创意美术课程应该使孩子能够接触到多种美学规律、扩展专业眼界,这才能达到美术学习的最终的目的——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,提高欣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