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美术教育能带给孩子哪些改变
更新日期:2018-07-18 浏览次数:2731次
很多父母考虑孩子学画画的初衷,是希望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的特长,好让孩子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具有更多优势。想法确实很实在,但未免有些功利。很多时候,正是这种功利的想法磨损了孩子的兴趣爱好,让孩子的成长道路变得越来越窄。其实,每个孩子都有绘画天赋。他们都是天生的小画家,只要给他一支笔,就能画满整幅纸面,大胆画出自己心中所想。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经说过:“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学习像儿童一样去画画”。
而让孩子学画画,并不是说要孩子成为画家,或者一定要掌握画画这项特长,更深远的意义在于:好的
幼儿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、动手能力、创造力、观察能力、问题解决能力,甚至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。
美术是培养孩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;蔡元培说:“美育者,应用美学之原理于教育,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”。而美术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是艺术教育(音乐、舞蹈、绘画、文学……),画画又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。所以,画画是一个美育过程,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和情操。
美术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;很多人看到小孩子毫无“艺术感”的画时,会嘲笑孩子,这是什么鬼画符?他们用大人的审美标准来判断,觉得孩子画得乱七八糟。然而,对孩子来说,绘画不是一种技巧,而是思维活动,孩子们最优秀的作品,其实都应该是乱七八糟的。有心理学家认为,孩子在5岁以前创作性是最高的,几乎可以和绘画大师相媲美。因此,我们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,应该用耳朵听,而不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。孩子经常会用一个小圆圈来代表一片云朵、一个人物形象等,用几个粗细不均的线条来表示一栋房子,人的四肢,或者几棵树等。这些并不是孩子的构图结构上存在问题,他们只是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在脑海里进行加工,并通过画笔,用这种“天真”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。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听孩子描述,或者细心观察,就会发现孩子的这种“无意识记忆”像极了古人最早用的甲骨文。
画画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;好的儿童美术课,并不会教孩子简单临摹,而是先让孩子观察,然后孩子将观察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重组和加工,最后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出来。也就是说,只有观察到的东西才能被孩子很好地画出来。
如果你发现,孩子画的大人,鼻孔画得特别大,而眼睛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点点。那可能是因为当他抬头看大人的脸时,从他的角度看,大人的鼻孔特别突出——几岁的小孩子画画,会将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画得特别大。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的一种表现。不受画画技巧禁锢的孩子,往往能够注意到很多大人忽略的细节。
画画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;日本儿童美术教育家鸟居昭美说过:“创造力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根本能力。创造力的枯萎意味着自发性、自主性、甚至是自制力的衰退。而孩子在幼儿期及少儿期的绘画活动,正是培养一个人创造力的最关键手段。”
比如,老师拿了一箱苹果,让孩子们每人拿一个,摸一摸,闻一闻,再根据自己的观察感受来画苹果,结果10个孩子画了10幅不同的画,有的苹果上画了小洞,成了小虫子的家,有的为苹果添画了脚,变成了会跑的苹果宝宝……
画画可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;画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,两岁孩子绘画其实和婴儿的哭闹是一样的。因为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,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,但却可以通过涂鸦和画画的方式来展示。所以,孩子的画其实可以看成是他们真实的内心写照,是他们情绪的外在表现。
幼儿美术教育需要尊重孩子自身发展规律,只有这样,他们才能够畅快自由的开展艺术创造活动。如果教育方式不当,就可能会让喜欢画画的孩子变成不会画画的孩子,在创造力最应该旺盛的时候反而被扼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