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少儿教育的三大雷区!你犯了几条?
浏览次数:1533次
生命中最容易逾矩的往往是最亲密的人,比如父母,比如爱人!有这样一位妈妈,她的孩子事业有成,也能料理生活,可却依然凭实力把一双儿女都“宠”成单身,把自己融化进孩子的生命,用所谓的“爱”紧紧裹挟孩子每一寸生存空间。我们都知道待人接物要有分寸,只是这些原则套用到我们自己孩子身上好像就不适用了。身为家长,
少儿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我们应该要如何拿捏爱孩子的力度?本期Otto2小象电台与您共同探讨这个问题。
获得斯坦福最佳教学奖的朱莉·利斯科特-海姆斯表示:很多家长在少儿教育的过程中,都有过度指导、过度保护和过度介入的倾向。这种以“爱孩子”为出发点的“绑架行为”在生活中时有发生,这种行为对孩子造成最大的困扰就是会丧失解决问题、面对困难的能力。
什么样的行为是过度呵护?
1.为孩子做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;
2.为孩子做他们几乎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;
3.教养行为的动机基于父母的自我,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。
如何避免陷入过度呵护?
1.让孩子自由做游戏
游戏是孩子成长要做的第一件事,而且真正的游戏必须是孩子自己选择且主导的活动。当然,游戏不是为了实现跟游戏本身没有关系的目的。这过程中孩子自然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2.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
拒绝“习得性无助”,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,做家务会带来一种“能做、会做”的感觉,这种感觉让人觉得自己是勤劳的人,而不是废物。
四步骤孩子轻松get生活技能:
(1)家长为孩子做这件事
(2)家长和孩子一起做
(3)家长看着孩子做
(4)孩子独立完成
要完成这个过程,家长一定要
放弃完美主义!
放弃完美主义!
放弃完美主义!
3.教孩子如何独立思考,形成批判性思维
注重“把事情搞清楚”,并能够“把知识应用到新情况中”。经常问孩子“为什么”,帮孩子培养思考、赋予事物理由的习惯,而不只是接受指令。
4.教孩子面对挣扎的人生常态
给孩子具体真实的反馈,包括赞美和批评:
赞美孩子的成就及具体完成的任务,帮孩子建立信心,表明家长真的花心思看过孩子究竟做了什么;
通过批评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,确保批评是在针对孩子的行动和努力,而不是针对人本身。
5.学会“放手”而不“放任”
比如,孩子刚学走路时,平衡感还未发展得很好。所以,孩子会主动牵住你的手走路,这个时候,你给以必要的扶持才不是“放任”;孩子力量、平衡足够的时候,他又会想要甩开你的手,这个时候,你松开手,大胆地允许孩子向前走,这就是“放手”;独自前行的孩子,前行之时,也许还会遇到路途不平坦,心中有畏惧,还希望能够再握住你的手,此时,你守护在身边,及时施以援手,这就是“放手而不放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