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近年来像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、《经典咏流传》等传统文化类节目,参赛的小选手越来越多。舞台上,他们稚气未脱却从容淡定,出口成章,实力演绎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《诗词大会》第三季中6岁半的小男孩沈子杨,一个名副其实的“10后”。从五岁半开始,平均每天背一到两首。迄今为止,他已经读过了《千字文》、《毛泽东诗词》和《唐诗鉴赏辞典》。
子杨学习诗词并不是靠着死记硬背,而是他妈妈陪着他反复读诗,“念得熟了,自然就内化于心了”。
曾参加《经典咏流传》、《欢乐中国人》、《挑战不可能》的萌娃王恒屹,小小年纪识字3000+、会背的诗近500首并且理解其中的含义,被称为“行走的中华小诗库”。
奶奶何霞也是从来没有要求小恒屹读诗背诗,只是顺其自然的培养,对孩子的兴趣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鼓励。
今年,他还在《挑战不可能之加油中国》参加了高难度的诗词挑战,300卷唐诗中随机挑选10联,随机挑选3个字保留,10道题全部答对,挑战成功!(想了解挑战详情可以观看视频哦~)
2
“华尔街投资大师”罗杰斯携两个女儿快乐·罗杰斯和小蜜蜂·罗杰斯登上了《经典咏流传》的舞台。一曲中国蒙学经典《声律启蒙》让观众讶异十足。金发碧眼的两姐妹不仅能流畅地唱出中国诗词之美,更能运用汉语思维解答经典难题。不得不感叹说,真厉害!
3
● 知友@mupeng
作为理科生,工作上的确用不到诗词。但当年我情书写的是极好的,就凭这个,就觉得很值。
● 知友@亚尔斯兰战记
为了长大以后我们面对三千世界里的无数美景时,脑子里出现的不是“我X”、“牛X”,而是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
● 知友@读库老六
好像我们去卢浮宫,所有人都愿意守在《蒙娜丽莎》面前合影一样,因为其他名画你不了解、不熟悉。小时候的阅读体验,往往决定了你一辈子的视野和性质。
● 知友@张方
小时候诗词背多了,长大后每一次旅行,都像是故地重游。
● 知友@紫烟
这样当TA长大恋爱的时候,脑海中回荡的是:
“人道海水深,不抵相思半。”
“天不老、情难绝,心似双丝网,中有千千结。”
“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”
“白云洒金天心动,扇随君子携风流。”
而不是:
“爱情像糖,甜到忧伤。”
“离开你以后,才发现眼泪有些咸。”
“谁为谁悲伤,谁为谁绝望。”
“为什么,最后受伤的总是我?”
4
幼读诗歌,即使未解其意,却仍能体会到汉语的节奏美和韵律美。这完全有可能影响到一个人日后的写作和讲演,待到一定的年纪,诗中蕴藏的情感自然会浮出水面。
据统计,80%以上的家长都曾追在孩子屁股后面让孩子背古诗,“同样是背诗,为什么我家娃总是记不住?”
要知道,孩子看电视时,只要看过几遍,就能背下所有的广告语。连语气声调都拿捏惟妙惟肖。广告的这种重复其实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熟悉感,我们帮孩子背诗词是不是也可以参考这种“耳濡目染”的方法呢?
《盘古宫羽唱古诗》给古诗词搭配旋律,国家一级作曲家谱曲,资深教育专家编写赏析内容,用唱的可以更好的帮助记忆!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,和孩子一起领略诗词之美。